江苏扬州产业园区
江苏扬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江苏扬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市政府关于2019年全市绿化工作的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扬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1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全面扩大绿化总量,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生态需求,现就做好2019年全市绿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江淮生态大走廊、沿江生态景观廊道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面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屏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打牢生态根基。
二、目标任务
2019年全市新增成片林4.2万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新增2.1万亩;植树670万株,其中珍贵用材树种270万株;新建省级绿美村庄45个,其中“三化”示范村21个;森林抚育7万亩;建设农田林网10万亩;修复湿地0.4万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3个;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3.3%、51.3%以上。
全市新增城市绿地19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建成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分别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现有城市绿化管护水平,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建成“围墙变花墙”6公里。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44.03%和41.9%。继续推进市区和各县(市)公园体系建设,打造城区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90%以上。
三、工作重点
2019年,全市以增加林木覆盖面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主题,围绕“一园两廊三片四沿多点”主阵地,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强势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高质量建设扬州林业生态。
(一)“一园”,即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枣林湾全域及周边辐射地带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提升整体生态环境。坚持规划先行、专业设计、科学植绿,优选“三化”树种,实现绿化量质并举、生态与景观效益兼顾,建成扬州生态形象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改造提升园艺博览会现有森林景观,对因不适应本地环境导致生长势较差或死亡的树木个体调换补植,同时根据现有规划继续推进造园造景工程,实现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对区域内荒山砂石矿复垦地实施复绿工程,以修复山体、消除隐患、绿化环境和恢复生态为建设目标,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探索开展生态修复;对部分立地条件好的区域,鼓励招商引资,栽植茶、果等经济林木,壮大本地林业产业。该区域计划造林1000亩。
(二)“两廊”,即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沿江生态景观廊道。一是持续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林业建设,深挖造林潜力,做好“水”文章。继续完善京杭大运河、三阳河等重要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建设生态节点,努力构建“绿色走廊、清水走廊、多彩走廊、幸福走廊”。加大对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白马湖等重要湿地的修复力度,加强营造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邗江北湖、广陵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沿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森林保护和修复,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根据长江岸线总体规划建设需求,沿江各地要尽快编制《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方案》,严格规范林地管理,加强大江风光带建设力度,推进一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试点示范工程,完善和提升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区域内森林生产力。积极开展沿江湿地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自净能力,加大江滩及入江水道湿地保护力度,拓展自然湿地保护面积。
(三)“三片”,即生态中心、生态产业和“三化”示范片。一是生态中心。按照“生态优先、功能叠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生态中心建设水平。实施造林绿化、水质提升、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营造等生态建设工程,林地、绿地、湿地同建,实现“四季有绿、应时现花、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林业生态财富。二是生态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要加强产业开发,培育林木资源,为保障造林和城乡绿化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和品种对路的树种。要加强省级保障性苗圃和林木良种培育基地建设,构建林木良种科技研发、选育推广、生产供应、市场分析和社会化服务多位一体的新型林木种苗培育体系,提升扬州市乡土树种和彩色树种苗木的生产能力,增强林木种苗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苗木生产向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扬州苗木行业。三是“三化”示范片。根据《江苏省绿化委员会关于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推进仪征市“三化”示范县和全市10个集中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高标准珍贵树种示范森林建设。科学设计,合理配置,确保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和较高的产品商品化程度。
(四)“四沿”,即沿路、沿水、沿村、沿城绿化。以沿路、沿河、沿湖绿化为重点,完善各类公路、铁路、河道、圩堤沿线防护林带建设,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稳步推进城市绿化。一是沿路。在交通干线沿线开展大范围绿化和植树活动,提升绿化品质,打造与周边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城乡风貌相得益彰的绿化长廊,交通干线沿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达100%。公路用地外单侧宽度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高速公路沿线单侧宽度20-50米;铁路沿线单侧宽度20-50米。市、县原有标准超过以上要求的,按照高标准执行。继续完善S611道路两侧绿化,新造林1000亩;推进连淮扬镇铁路、新S331两侧100米生态廊道建设,新造林500亩;做好S333东线、G233、京沪高速等道路绿化,实现造林500亩。二是沿水。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河网。在所有航道、重要河道两侧,高宝邵伯湖堤岸线周边,推进生态防护带及景观绿化带建设。实施邵伯湖大堤绿化500亩、高邮湖环湖大圩景观绿化500亩、芒稻河沿线生态修复400亩、长江干堤两侧绿化提升500亩、新通扬运河两侧河堤绿化400亩等重点工程。三是沿村。大力推进“绿美村庄”建设,普遍实现村内道路、沟渠、公共空间、房前屋后绿化基本覆盖。大力推进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品质村级公园全覆盖。新建“三化”示范村要求至少有一个广场,面积在10亩以上且绿化率在50%以上,围庄林带不少于100亩,庄台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四是沿城。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以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统筹规划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加快从“城市中园林”向“园林中城市”转变。结合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实施江都路、渡江南路、观潮路等主次干道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按照“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的思路,稳步实施柴港河、唐子城护城河等环城河道水环境生态园林化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围墙变花墙”改造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改善气候环境、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空间结构层次和景观效果,完成6公里花墙建设任务,构建多元化城市生态景观。
(五)“多点”,即绿化示范单位和公园绿地体系建设。结合省“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市级绿化模范单位和省“三化”示范单位创建,全市2019年建设示范单位220个。示范单位栽有珍贵树种不少于500株,珍贵树种乔木树种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珍贵树种的比例不低于60%。示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乔木树种占比达60%以上。推进三湾公园、三河六岸公园、香茗湖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体系建设,在人口密集地区加建23个公园(综合公园4个、社区公园16个、口袋公园3个),进一步构建布局均衡、层次分明、搭配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绿化任务和责任目标,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组织发动,亲自检查调度,亲临一线指导,切实解决好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县(市、区)要尽快完成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好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沿江生态廊道具体工程建设规划。
(二)整合资源,系统推进。各地要根据扬州高质量发展指标要求,对标找差,明确任务,倒排序时,切实提高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要整合国家、省、市及地方生态建设资金,聚焦森林资源拓展与提升,加大造林绿化奖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对规模造林、亮点工程实行以奖代补;要统筹利用行政区域内国土资源,结合“263”专项整治工作调整生态用地,加大建设用地中绿化用地的比例,打好林业生态建设基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平台等多种手段,宣传造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国土绿化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普及造林绿化技术和科普知识;要加强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和全民性的宣传,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义务植树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建设。
(四)强化管护,严格追责。要加强新栽树木的管护,确保栽得下、有人管、能成活、长得好、保得住。要加强现有林地、林木的管理,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重点工程,都必须严格程序,依法依规办理手续,对非法占用林地,滥砍乱伐林木,偷卖倒卖古树名木,乱捕滥猎和倒卖、走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坚决予以打击。要加强森林病虫害和森林防火工作,重点强化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控制危害面积、减轻危害程度、减少危害损失,保护好森林资源。
附件:1.2019年度各地林业建设任务指导性计划表.doc
? ? ? 2.2019年扬州市农村重点林业工程计划表.doc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为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全面扩大绿化总量,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生态需求,现就做好2019年全市绿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江淮生态大走廊、沿江生态景观廊道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面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屏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打牢生态根基。
二、目标任务
2019年全市新增成片林4.2万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新增2.1万亩;植树670万株,其中珍贵用材树种270万株;新建省级绿美村庄45个,其中“三化”示范村21个;森林抚育7万亩;建设农田林网10万亩;修复湿地0.4万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3个;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3.3%、51.3%以上。
全市新增城市绿地19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建成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分别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现有城市绿化管护水平,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建成“围墙变花墙”6公里。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44.03%和41.9%。继续推进市区和各县(市)公园体系建设,打造城区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90%以上。
三、工作重点
2019年,全市以增加林木覆盖面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主题,围绕“一园两廊三片四沿多点”主阵地,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强势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高质量建设扬州林业生态。
(一)“一园”,即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枣林湾全域及周边辐射地带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提升整体生态环境。坚持规划先行、专业设计、科学植绿,优选“三化”树种,实现绿化量质并举、生态与景观效益兼顾,建成扬州生态形象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改造提升园艺博览会现有森林景观,对因不适应本地环境导致生长势较差或死亡的树木个体调换补植,同时根据现有规划继续推进造园造景工程,实现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对区域内荒山砂石矿复垦地实施复绿工程,以修复山体、消除隐患、绿化环境和恢复生态为建设目标,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探索开展生态修复;对部分立地条件好的区域,鼓励招商引资,栽植茶、果等经济林木,壮大本地林业产业。该区域计划造林1000亩。
(二)“两廊”,即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沿江生态景观廊道。一是持续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林业建设,深挖造林潜力,做好“水”文章。继续完善京杭大运河、三阳河等重要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建设生态节点,努力构建“绿色走廊、清水走廊、多彩走廊、幸福走廊”。加大对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白马湖等重要湿地的修复力度,加强营造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邗江北湖、广陵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沿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森林保护和修复,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根据长江岸线总体规划建设需求,沿江各地要尽快编制《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方案》,严格规范林地管理,加强大江风光带建设力度,推进一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试点示范工程,完善和提升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区域内森林生产力。积极开展沿江湿地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自净能力,加大江滩及入江水道湿地保护力度,拓展自然湿地保护面积。
(三)“三片”,即生态中心、生态产业和“三化”示范片。一是生态中心。按照“生态优先、功能叠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生态中心建设水平。实施造林绿化、水质提升、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营造等生态建设工程,林地、绿地、湿地同建,实现“四季有绿、应时现花、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林业生态财富。二是生态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要加强产业开发,培育林木资源,为保障造林和城乡绿化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和品种对路的树种。要加强省级保障性苗圃和林木良种培育基地建设,构建林木良种科技研发、选育推广、生产供应、市场分析和社会化服务多位一体的新型林木种苗培育体系,提升扬州市乡土树种和彩色树种苗木的生产能力,增强林木种苗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苗木生产向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扬州苗木行业。三是“三化”示范片。根据《江苏省绿化委员会关于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推进仪征市“三化”示范县和全市10个集中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高标准珍贵树种示范森林建设。科学设计,合理配置,确保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和较高的产品商品化程度。
(四)“四沿”,即沿路、沿水、沿村、沿城绿化。以沿路、沿河、沿湖绿化为重点,完善各类公路、铁路、河道、圩堤沿线防护林带建设,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稳步推进城市绿化。一是沿路。在交通干线沿线开展大范围绿化和植树活动,提升绿化品质,打造与周边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城乡风貌相得益彰的绿化长廊,交通干线沿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达100%。公路用地外单侧宽度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高速公路沿线单侧宽度20-50米;铁路沿线单侧宽度20-50米。市、县原有标准超过以上要求的,按照高标准执行。继续完善S611道路两侧绿化,新造林1000亩;推进连淮扬镇铁路、新S331两侧100米生态廊道建设,新造林500亩;做好S333东线、G233、京沪高速等道路绿化,实现造林500亩。二是沿水。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河网。在所有航道、重要河道两侧,高宝邵伯湖堤岸线周边,推进生态防护带及景观绿化带建设。实施邵伯湖大堤绿化500亩、高邮湖环湖大圩景观绿化500亩、芒稻河沿线生态修复400亩、长江干堤两侧绿化提升500亩、新通扬运河两侧河堤绿化400亩等重点工程。三是沿村。大力推进“绿美村庄”建设,普遍实现村内道路、沟渠、公共空间、房前屋后绿化基本覆盖。大力推进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品质村级公园全覆盖。新建“三化”示范村要求至少有一个广场,面积在10亩以上且绿化率在50%以上,围庄林带不少于100亩,庄台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四是沿城。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以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统筹规划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加快从“城市中园林”向“园林中城市”转变。结合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实施江都路、渡江南路、观潮路等主次干道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按照“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的思路,稳步实施柴港河、唐子城护城河等环城河道水环境生态园林化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围墙变花墙”改造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改善气候环境、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空间结构层次和景观效果,完成6公里花墙建设任务,构建多元化城市生态景观。
(五)“多点”,即绿化示范单位和公园绿地体系建设。结合省“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市级绿化模范单位和省“三化”示范单位创建,全市2019年建设示范单位220个。示范单位栽有珍贵树种不少于500株,珍贵树种乔木树种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珍贵树种的比例不低于60%。示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乔木树种占比达60%以上。推进三湾公园、三河六岸公园、香茗湖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体系建设,在人口密集地区加建23个公园(综合公园4个、社区公园16个、口袋公园3个),进一步构建布局均衡、层次分明、搭配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绿化任务和责任目标,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组织发动,亲自检查调度,亲临一线指导,切实解决好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县(市、区)要尽快完成县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好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沿江生态廊道具体工程建设规划。
(二)整合资源,系统推进。各地要根据扬州高质量发展指标要求,对标找差,明确任务,倒排序时,切实提高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要整合国家、省、市及地方生态建设资金,聚焦森林资源拓展与提升,加大造林绿化奖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对规模造林、亮点工程实行以奖代补;要统筹利用行政区域内国土资源,结合“263”专项整治工作调整生态用地,加大建设用地中绿化用地的比例,打好林业生态建设基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平台等多种手段,宣传造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国土绿化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普及造林绿化技术和科普知识;要加强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和全民性的宣传,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义务植树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建设。
(四)强化管护,严格追责。要加强新栽树木的管护,确保栽得下、有人管、能成活、长得好、保得住。要加强现有林地、林木的管理,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重点工程,都必须严格程序,依法依规办理手续,对非法占用林地,滥砍乱伐林木,偷卖倒卖古树名木,乱捕滥猎和倒卖、走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坚决予以打击。要加强森林病虫害和森林防火工作,重点强化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控制危害面积、减轻危害程度、减少危害损失,保护好森林资源。
附件:1.2019年度各地林业建设任务指导性计划表.doc
? ? ? 2.2019年扬州市农村重点林业工程计划表.doc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江苏扬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省政府关于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3-10-31
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省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2021-01-09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10-22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邗江区及所辖镇(乡、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23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广陵区及所辖镇(乡、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23
省政府关于同意高邮市及所辖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04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都经济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
2020-03-16
省政府关于同意宝应县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3-12
省政府关于同意仪征市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2-19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广陵区及所辖头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2-27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邗江区及所辖公道镇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1-16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0-15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