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扬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政策文号:扬府发〔2012〕237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扬府发〔2012〕237号 ?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崛起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发展理念,突出国土资源的布局优化和功能拓展,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工作目标:到2016年,宝应、高邮、仪征、江都四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开票销售、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民资等5项指标比2011年翻一番半,出口比2011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6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的55%以上,分别比2011年提高4.8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以上;形成中心城市、县城、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和一般镇协调发展的城乡发展体系,宝应、高邮、仪征城镇化率均达54.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二、工作重点1、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开发区。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县级开发区,要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要经济增长极,到2016年,县级开发区要占地方经济总量的30%。同时,工业集中区、一镇一品、一镇一特等也要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530”招商行动计划,着力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成长性项目。宝应重点引进高端电缆电器等项目,高邮重点引进新能源、新光源产业等项目,仪征重点引进与上汽大众配套的关键零部件项目,江都重点引进汽车、船舶产业链配套项目。三是创新发展载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高邮光电科技园、仪征汽车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宝应输变电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高邮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到2016年,江都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县(市、区)各新增1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各新增40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与中粮集团等一批“中”字头的企业合作,5年内四县(市、区)各吸引外资3亿美元以上、民资和工商资本100亿元以上,引进国内外农业加工型大企业15家。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上市步伐,1-2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上市。三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到2016年,四县(市、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90万亩以上,设施渔业达35万亩以上。每年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省监测得分提高5个点,到2015年达90分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四是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和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优良品种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到2016年,四县(市、区)各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个,共建成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40家。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宝应、高邮重点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运河港码头物流。仪征、江都重点发展专业物流、应用软件、农村金融、运动休闲旅游、滨江度假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网络经济、家庭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重点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到2016年形成省服务业百强企业10家。?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抓好城镇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合理布局小城镇,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促进小城镇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对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农村的能力,县域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有序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以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工作,提高土地供给率和利用率。创新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行BOT、BT等建设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的人口吸纳功能。5、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优化国土资源布局。充分利用生态环保的优化、倒逼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始终。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宝应县和高邮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县,工业开发区域宜集中在一到两片,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及其沿岸地区以发展农业和生态产品为主。仪征市、江都区要根据乡镇的主体功能定位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保持必要的耕地和绿色生态空间。二是抓好节能降耗。严格实行入区项目环评、能评制度,严防高耗能企业和项目进入开发区。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到2015年,宝应、高邮、江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2.2%、13.4%、4%和5%,仪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2.2%、13.4%、15%和17.1%。“十二五”期间,四县(市、区)开发区均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三是提升国土绿化水平。继续加大“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村镇绿化建设,到2016年,各县(市)建设一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实施森林抚育面积30万亩,重点公益林面积增长到4万亩,规划布点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6、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就要改善农民;提高农业,就要提高农民。当前,现代农民群体正在加速形成,适应这一新形势,就必须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重要举措来抓。要从“输血”变“造血”,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升技能水平来实现农民增收。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抓好种养大户、创业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每年培训2万人以上。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民就业范围,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每年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左右。注重激发和保护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业产业获得社会平均劳动价值,在现代农业领域进得来、留得住。7、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县(市、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交通线型的规划设计,突出与苏南、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强化县(市)与扬州中心城区的内部衔接,提升交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县道网建设完善,构建市域内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便捷路网体系。全力推进“长三角1小时,宁镇扬半小时”区域快速交通圈建设,构建“236”便捷交通圈,即重点工业农业园区、3A级以上风景区以及主要城镇节点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火车站、60分钟到机场。二是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六位一体的大水利观念贯穿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治污、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长江治理、区域治理、城市防洪、农村水利等一批重点工程,构建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8、加快建立更加协调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一是以“五权转换”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房屋所有权和林木资产所有权的转换和让渡改革。建立健全转换机制和让渡平台,引导和鼓励进城农民自愿、有偿、有序退出“五权”,转移到城镇落户居住。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以县(市、区)为主体,试点建立政策性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担保公司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运作专项资金。以县(市)或乡镇为单位,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运作市场主体或专项资金,对进城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给予合理补偿。2016年前,四县(市、区)各建立1家以上政策性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担保公司,通过统一的土地市场,对进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进行有偿收购和储备。二是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统筹考虑区划调整后市区蔬菜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力度,提高蔬菜生产和保供能力。突出农超有效对接,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基地和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对接,建立“超市+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批市场”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三、保障措施9、继续简政放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凡是市属权限内的经济管理职能,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全部下放到县(市、区)。进一步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凡县(市、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的,在取得法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文件前,可凭政府有关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筹建登记。10、加大用地保障。结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为县域经济发展预留空间。年度用地指标优先满足重点企业建设需求,根据重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控制方式,在企业的周边地区预留发展用地,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根据园区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留足重点企业发展用地。积极帮助县(市、区)向上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等用地计划指标,大力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各地在安排年度计划指标时,应优先考虑试点镇、中心镇用地需要。11、加强财政支持。整合市财政性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用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农业开发、环境治理、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制定出台市对四县(市、区)财政收入增长考核奖励办法,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给予奖励。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对四县(市、区)的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12、着力产业扶持。一是扶持重点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对重点企业投资新上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的直接支持。严格控制对企业的各类收费,对市、县(市、区)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大减免力度;属国家、省里收取的,积极向上争取减免。二是支持园区建设。推动各类园区整合升级和扩区、新设工作,支持江都经济开发区争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促进宝应、高邮和仪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出让收益全部用于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共建园区,借力发展。三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逐年提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县域科技计划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3、强化金融支持。一是健全县域金融体系。鼓励市区现有银行机构到四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增设自助服务终端,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点布局,增加金融支农主体,5年内,四县(市、区)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强化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乡镇小额贷款公司机构全覆盖。二是加大县域信贷投入。鼓励设在县域的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着力推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5年内,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扩大县域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支持证券机构、创投(基金)公司做好上市后备企业辅导、保荐工作,推动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从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培训指导、监督管理入手,严格审批会商、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5年内,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实现乡镇全覆盖。14、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成立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强化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健全绩效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根据省政府对县(市、区)经济发展考评结果,对考评位次前移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扬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31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江苏扬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省政府关于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3-10-31
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省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2021-01-09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10-22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邗江区及所辖镇(乡、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23
省政府关于同意扬州市广陵区及所辖镇(乡、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23
省政府关于同意高邮市及所辖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7-04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都经济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
2020-03-16
省政府关于同意宝应县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3-12
省政府关于同意仪征市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2-19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广陵区及所辖头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2-27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邗江区及所辖公道镇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1-16
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8-10-15
江苏扬州产业园区
江苏扬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江苏扬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