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0

政策
发布部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7日 政策文号:徐政办发〔2024〕 8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泉山区人民政府,市知识产权局:
《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
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加快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部门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优化升级工作通知》要求,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打造集聚载体为目标,促进知识产权服务链上下游优势互补、多业态协同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全面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二、重点建设任务
(一)高质量服务聚集
1.划定服务业聚集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覆盖至徐州软件园、徐州科技创业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文化创意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六大园区,东至迎宾大道,南至三环南路,西至解放南路,北至淮塔东路,总规划面积5.9平方公里。
2.建设徐州市知识产权大厦。打造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孵化、加速等服务。依托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全链条服务。打造知识产权金融中心,积极搭建政银企三方沟通桥梁。
3.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大厅(徐州市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包含知识产权申请、代理、咨询、培训、维权、质押、交易等社会化服务,人才引进、文旅、宣传、金融等公共服务。发挥商标业务徐州受理窗口作用,推动专利、商标业务不断融合。
4. 建设“一站式”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优化在线服务功能,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与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对应设立“专利预审”“维权援助”“商标办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办理”等十多个服务窗口链接。优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利用等服务,支持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的决策和运营。优化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信用担保等服务,支持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的资金需求。优化交易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交易、评估、运营等服务,支持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的成果转移转化。
5.引导服务机构规范成长。吸引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引导和培育本土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建设期内,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3家以上。加强服务机构监管,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推广行业标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二)高价值品牌引领
1.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建立省际合作联络机制,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和机构联系沟通,开展人才交流、技术转移、项目合作等活动,促进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组织集聚区内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加培训、研讨等,扩大集聚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国际合作联络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和组织的联系沟通。
2.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品牌。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支持徐州知识产权法庭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会商、审判事务协作、信息共享、关联案件快速审理、全链条协同保护、巡回审判、司法宣传联动、审判队伍培养等八个方面充分发挥审判激励和保护创新的职能作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效能,依托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专利预审主体备案,提升高价值专利产出效率。设立南京专利代办处徐州工作站,便捷专利流程事项处理,加速存量专利授权。加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度,新增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2家,新增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5家。
3.提升优质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优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培育工作,专利代理率达85%以上。建设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库,吸引省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入驻。到2026年底,在集聚区内累计集聚服务机构150家,知识产权从业人员3500人。
(三)高效益贡献产出
1.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营收加速增长。通过激励引导,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对接服务,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转化,遴选优质服务机构,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重点对具有潜力的、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发明倍增”行动,实现科技创新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30%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增长20%以上。到2026年底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00件,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1050家,知识产权服务收入达到1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度达到10亿元,知识产权交易额度达到1亿元。
2.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知识产权服务赋能中大型企业,以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343”创新产业集群作为知识产权赋能的主要载体,发挥知识产权对重大项目的导航赋能作用。知识产权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分级分类梳理形成产业链知识产权需求库,协同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导航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若干产业链知识产权赋能中心,引导并支撑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3.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外延伸。探索在淮海经济区其他地市设立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站,推动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服务业聚合发展。鼓励集聚区内的服务机构走出去,不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
(四)高水平服务创新
1.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发展。对入驻集聚区有创新能力和成果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给予入驻补贴,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新产品、新模式开发,强化服务产品功能性、便捷性,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创新需求深度对接、互动融合,形成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
2.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育计划。制定知识产权服务业领军人才培引清单,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和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和服务网点服务人才培训,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轮训制度。加强专利代理师执业培训和商标代理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复合型专利导航人才培训,加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人才队伍建设。
3.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体系。推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精准对接服务各类创新主体。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参与高校院所创新全过程,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应,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五)高标准综合监管
1.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行政监管机制。持续开展知识产权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开通知识产权服务投诉热线,引导5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贯彻服务业管理规范,推进执法装备和手段现代化、智能化,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
2.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经营、质量、信用等相关信息公开,便利市场主体、创新主体查询辨别、评估风险、正确选择。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服务机构全面履行社会责任。
3.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自律机制。依托徐州市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加强对知识产权行业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监管,通过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分级管理、从业人员信用公示等形式引导从业机构和人员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六)高层次文化体验
1.知识产权文化载体建设。建成文亭街老字号商业区等城市标志性的知识产权街区或文化长廊3处,举办知识产权公益讲座10期,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10次。举办淮海经济区“大学生知识产权演讲比赛”,扩大影响、提高规格,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的知识产权品牌。
2.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渠道建设。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集聚区的建设动态、发展成果、优惠政策等信息,增加集聚区的网络曝光度和关注度。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路演、对接会等形式,展示集聚区内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创新主体的风采和成就。
三、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价相关工作。建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实施、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协调会商机制,负责集聚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绩效评价等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土地、房屋、租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知识产权服务业特点的融资和保险产品。鼓励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业态发展。
(三)健全绩效评价。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评价体系,及时发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报告。围绕关键指标,明确绩效目标,细化评价标准和责任部门,加强督查考核,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完成到位。
(四)提升经费保障。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的原则,泉山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集聚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用好省、市、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水平。

附件下载:


视频:









相关报道:


相关文件:


相关专题:


图解:

1. 一图读懂《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解读:

1. 《徐州市泉山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分享到:

打印


本市级网站


县(市)区


江苏省(辖区)政府网站


各省(市)政府网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教育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水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生态环境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审计局

市政府外事办

市数据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国资委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信访局

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市供销合作总社

市云管委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信用徐州

徐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徐州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丰县人民政府

沛县人民政府

睢宁县人民政府

邳州市人民政府

新沂市人民政府

铜山区人民政府

贾汪区人民政府

鼓楼区人民政府

云龙区人民政府

泉山区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

南通市人民政府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淮安市人民政府

盐城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人民政府

镇江市人民政府

泰州市人民政府

宿迁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网站地图
|
网站联系
|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徐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总访问量:29514191
苏ICP备060431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350号
网站标识码:3203000002

江苏徐州泉山区产业园区

江苏徐州泉山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江苏徐州泉山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