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0
政策
发布部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9日
政策文号:徐政发〔2016〕70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徐政发〔2016〕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省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及《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目标任务,积极对接“互联网+”国家战略,立足我市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基础和平台优势,按照“开好局、紧在前”和“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总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机制创新、分步实施”原则,协同开展“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建设,逐步建立跨境电商“关、检、税、汇”等环节的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优化跨境电商“商贸、物流、金融”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分类突破,将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跨境电商发展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创新共享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在实现省级跨境电商发展示范城市基础上,成功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产业发展规模显著提升:到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美元。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总量达到1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量20%以上。
——主体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7年,引进培育10家以上跨境电商骨干企业,争创1-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到2020年,集聚、培育100家跨境电商骨干企业,20个产业集聚园区,争创3-5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
——平台集聚功能显著提升:建成通关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线交易平台和复合监管仓等“一仓四平台”,打造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跨境电商线上“单一窗口”。建成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资源支撑的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成功打造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跨境电商出口枢纽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各类线下产业集聚区,全面发挥各类口岸开放支撑功能,基本建立适应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谋划产业发展布局。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以各级各类功能区为载体,坚持创新发展与主导产业培育、地区差别化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1横+3纵”的区域布局,进出协同的产业结构和轻重结合的产品结构,加快形成“多区域、多模式、多品类”发展的新格局。
1.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统筹发展,对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进行统一谋篇布局。突出“一横”——从徐州到新沂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横向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睢宁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打造贯通全市的东西发展产业链条;强化主城区及东西两翼县(市)的“三纵”的集聚作用,着力突出睢宁县板式家具,贾汪区松木家具,铜山区玻璃制品,新沂市皮草及鲜花制品,丰县、沛县及邳州农产品等重点产业集聚板块,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或园区建设,完善配套综合服务,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优势,推动形成“一线引领、多线布局”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
2.优化产业结构。按照“进出口并举、以出口为主、多模式并存”的发展思路,支持各地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构建生产基地、专业化跨境电商、传统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平台同步推进,境内外电商服务企业互动发展,卖出去和买进来有序结合的跨境电子商务多模式发展格局。出口方面,鼓励传统外贸企业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扩大小额B2B出口试点规模,鼓励全市广泛开展B2C、B2B、B2B2C等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逐步实现区域拓展和业务量的提升,推动外贸经济转型发展。进口方面,突出抓好龙头电商、大型平台企业招引和本地电商培育,不断丰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模式。
3.优化商品结构。鼓励企业间贸易从信息平台向在线交易平台转化,不断扩大可交易商品范围,推动全市重点行业和优势项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试点示范,尤其是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医疗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品等重点领域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扩大出口商品种类。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商品种类,丰富商品类别,优化商品结构,逐步建立起涵盖母婴产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电子产品、轻奢品等品类齐全的商品体系。
(二)加快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具有“单一窗口”功能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仓四平台”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开展跨境电商基础环境。建设复合监管仓,实现进出口货物分拣、集散、监管一体化;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做到通关监管“一次申报,一次报关、一次放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商务、工商、邮政等相关部门授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标准化数据共享;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建设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境内外供货商和采购商在线交易、支付结算的金融支撑。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企业开展平台合作,助力我市优质产品借助平台走出国门。
(三)加快线下集聚平台建设。
1.建设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在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优先支持徐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徐州铁路口岸按照政策规定适时开展跨境电商保税业务,打造大宗商品进出口以及日用、生鲜品进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支持新沂市以DHL必康东北亚物流分拨中心为依托,创建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以中西药、医疗设备、农产品、保健品等为主的必康伯图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睢宁县依托江苏睢宁空港经济开发区,围绕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
2.打造跨境电商出口枢纽。加快推进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中心)建设,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国际邮路支持。通过自建外贸代理团队或吸引外贸代理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报关、退税、结汇、仓储物流等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和实践“集货、集商、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吸引淮海经济区跨境邮务在徐州集散,带动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发展。
3.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支持鼓楼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在跨境电商孵化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先导区,拓展跨境服务功能;支持金驹物流园与跨境平台企业共建线下复合监管仓,引导阿里巴巴产业园、睿商龙湖电商产业园、八里家居电子商务示范带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支持云龙区、新城区依托闲置楼宇资源,加大招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力度,打造特色、高端跨境电商总部基地。
4.构建跨境电商进口产业链。加快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基地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一基地、一中心”进口直销载体建设。支持泉山区规划建设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基地,通过集聚一批跨境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服务企业,构建完整的进口商品直销链条,形成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直销园区;积极对接和复制上海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模式(D.I.G),通过与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加快布局进口商品直销网点,在商业核心区优先布局进口商品零售中心店,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布局一批社区店,与传统零售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四)加快跨境龙头企业培育。
1.大力培育本土企业。一是着力培育骨干经营主体。鼓励我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自建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速国际市场开拓,重点支持徐工集团“产品在线+服务在端”、金驹物流“整合链条+服务产业”等营销模式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跨境转型。鼓励徐州黎明食品、大风乐器、瀚宝商贸等外贸龙头企业、品牌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跨境平台功能,加快布局海外营销网络,带动我市优质、特色产品出口。二是大力培育优质跨境电商服务商。支持我市金融和外贸代理机构、物流企业、平台服务商、海外营销商等跨境贸易机构和企业,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服务业务,为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通跨境电商产业链,助力各类跨境电商经营企业开拓新市场。
2.大力招引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企业的合作,加快“一仓四平台”建设步伐,为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各地要加大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平台)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入甲骨文、华为、软通动力、四海商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领军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引导各类跨境电商资源向我市集聚,带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各跨境电商集聚区要注重园区运营机构的招引和培育,依托专业运营机构开展产业链招商、差异化招商、精准化招商、个性化招商,加快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运营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迅速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的同时,拉长做深产业链。
(五)加快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开放口岸支撑。加快建设全市电子口岸,推进进出口货物管理、通关查询、视频监控、一站式申报协同、关检港查检协作等支撑系统建设,实现口岸管理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努力打造“三港两中心”(水运港、铁路港、航空港,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公铁水空联运、内外贸兼顾、区域协调互补”的立体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加快徐州货运中心铜山站货场建设,促进大宗商品和物品跨境流通。
2.完善信息技术支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优势产业创新突破、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的产业发展业态,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努力争取开通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改善互联网通信质量,提高跨境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满足云计算、大数据、跨境贸易、服务外包、金融后台、现代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
3.完善金融服务支撑。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具有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积极开发符合跨境电子商务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拓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发挥保险业避险和“护航”作用,扩大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和保险服务。
4.完善物流服务支撑。引进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扶植壮大一批本土物流、快递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构建航空、海运、铁路等多式联运物流配送快速通道。建立国内公共仓储与海外重点国家物流专线等相结合的物流体系,鼓励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主体、快递企业“走出去”,采取自建、收购、合营和租赁等方式,在海外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海外仓、体验店和展销中心,融入境外销售体系。引导各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物流智能信息、仓储网络和运营服务系统,构建跨境电商贸易多产品、多渠道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5.完善防控体系支撑。加强跨境电商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及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探索建立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的品质监督机制,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部门及区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引导跨境电商主体规范经营行为,支持鼓励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市场自制机制及惩处机制,防范和遏制走私、洗钱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行为,建立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立交易纠纷处理模式、售后服务和维权体系,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消费投诉处理的首要责任人,建立在线调节机制,逐步形成网上投诉、网上协商和解、网上调解等消费纠纷处置模式。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方式方法,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相关部门监管系统,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贸易量、商品信息、跨境收支、退税等纳入统计系统,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进出口统计体系。
(六)加快跨境监管模式创新。
1.优化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创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管理模式,积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一般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申报”通关模式,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积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认证管理、信用管理和负面清单管理。加快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单一窗口”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程无纸化通关。
2.完善质检监管政策措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检验检疫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企业和商品备案要求,对进口商品实行“集中申报、核查放行”。对通过国际快递和邮路进境的商品,统一按照快件和邮寄物相关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管理。对出境商品以检疫监管为主,一般工业制成品出口不再进行法检。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机制,加大第三方采信力度,监督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检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评定。
3.落实进出口税收扶持政策。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创新研究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税收机制。适用跨境电商退(免)税、免税政策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可依据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和相关凭证,按规定申请办理退(免)税。探索实施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无纸化管理,在简化商品归类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实行综合退税率政策。
4.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支持银行和具有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积极争取利用试点政策,便利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收支业务,扩大交易规模,支持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改进跨境支付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对通过邮路渠道直接寄送出口商品的中小经营主体,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收结汇;对通过海关集中监管、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经营主体,凭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办理货物出口收结汇业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徐州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口岸办、市金融办、徐州海关、徐州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邮政管理局及各县(市)区政府、相关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合力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强化考核评价。将跨境电商工作列入全市重点经济工作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强化对跨境电商工作的考核激励。各单位要对试点工作实时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各单位要将落实实施意见作为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合力推动本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省外贸发展资金、市电子商务产业扶持资金和各地区财政支持产业资金要加大对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集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海外仓等扶持力度,支持跨境电商模式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等重点项目。探索建立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信用保障机制,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中小企业网上接单能力。
(四)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一批高级管理、行业领军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大型跨境电商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人才对外交流合作,引导集团人才向我市集聚。整合我市各类教育和科研机构资源,大力实施展跨境电商“百、千、万培训计划”(百企培训、千人高端应用培训、万人基础培训)。支持我市各类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为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附件:徐州市重点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计划表
徐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9日
附件下载:
视频:
相关报道:
相关文件:
相关专题:
图解:
解读:
分享到:
打印
徐政发〔2016〕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省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及《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目标任务,积极对接“互联网+”国家战略,立足我市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基础和平台优势,按照“开好局、紧在前”和“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总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机制创新、分步实施”原则,协同开展“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建设,逐步建立跨境电商“关、检、税、汇”等环节的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优化跨境电商“商贸、物流、金融”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分类突破,将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跨境电商发展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创新共享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在实现省级跨境电商发展示范城市基础上,成功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产业发展规模显著提升:到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美元。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总量达到1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量20%以上。
——主体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7年,引进培育10家以上跨境电商骨干企业,争创1-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到2020年,集聚、培育100家跨境电商骨干企业,20个产业集聚园区,争创3-5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
——平台集聚功能显著提升:建成通关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线交易平台和复合监管仓等“一仓四平台”,打造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跨境电商线上“单一窗口”。建成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资源支撑的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成功打造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跨境电商出口枢纽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各类线下产业集聚区,全面发挥各类口岸开放支撑功能,基本建立适应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谋划产业发展布局。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以各级各类功能区为载体,坚持创新发展与主导产业培育、地区差别化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1横+3纵”的区域布局,进出协同的产业结构和轻重结合的产品结构,加快形成“多区域、多模式、多品类”发展的新格局。
1.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统筹发展,对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进行统一谋篇布局。突出“一横”——从徐州到新沂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横向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睢宁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打造贯通全市的东西发展产业链条;强化主城区及东西两翼县(市)的“三纵”的集聚作用,着力突出睢宁县板式家具,贾汪区松木家具,铜山区玻璃制品,新沂市皮草及鲜花制品,丰县、沛县及邳州农产品等重点产业集聚板块,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或园区建设,完善配套综合服务,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优势,推动形成“一线引领、多线布局”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
2.优化产业结构。按照“进出口并举、以出口为主、多模式并存”的发展思路,支持各地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构建生产基地、专业化跨境电商、传统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平台同步推进,境内外电商服务企业互动发展,卖出去和买进来有序结合的跨境电子商务多模式发展格局。出口方面,鼓励传统外贸企业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扩大小额B2B出口试点规模,鼓励全市广泛开展B2C、B2B、B2B2C等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逐步实现区域拓展和业务量的提升,推动外贸经济转型发展。进口方面,突出抓好龙头电商、大型平台企业招引和本地电商培育,不断丰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模式。
3.优化商品结构。鼓励企业间贸易从信息平台向在线交易平台转化,不断扩大可交易商品范围,推动全市重点行业和优势项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试点示范,尤其是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医疗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品等重点领域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扩大出口商品种类。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商品种类,丰富商品类别,优化商品结构,逐步建立起涵盖母婴产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电子产品、轻奢品等品类齐全的商品体系。
(二)加快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具有“单一窗口”功能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仓四平台”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开展跨境电商基础环境。建设复合监管仓,实现进出口货物分拣、集散、监管一体化;建设通关服务平台,做到通关监管“一次申报,一次报关、一次放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商务、工商、邮政等相关部门授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标准化数据共享;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建设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境内外供货商和采购商在线交易、支付结算的金融支撑。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企业开展平台合作,助力我市优质产品借助平台走出国门。
(三)加快线下集聚平台建设。
1.建设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在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优先支持徐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徐州铁路口岸按照政策规定适时开展跨境电商保税业务,打造大宗商品进出口以及日用、生鲜品进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支持新沂市以DHL必康东北亚物流分拨中心为依托,创建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以中西药、医疗设备、农产品、保健品等为主的必康伯图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睢宁县依托江苏睢宁空港经济开发区,围绕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
2.打造跨境电商出口枢纽。加快推进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中心)建设,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国际邮路支持。通过自建外贸代理团队或吸引外贸代理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报关、退税、结汇、仓储物流等全方位服务,积极探索和实践“集货、集商、服务”三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模式,吸引淮海经济区跨境邮务在徐州集散,带动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发展。
3.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支持鼓楼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在跨境电商孵化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先导区,拓展跨境服务功能;支持金驹物流园与跨境平台企业共建线下复合监管仓,引导阿里巴巴产业园、睿商龙湖电商产业园、八里家居电子商务示范带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支持云龙区、新城区依托闲置楼宇资源,加大招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力度,打造特色、高端跨境电商总部基地。
4.构建跨境电商进口产业链。加快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基地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一基地、一中心”进口直销载体建设。支持泉山区规划建设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基地,通过集聚一批跨境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服务企业,构建完整的进口商品直销链条,形成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直销园区;积极对接和复制上海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模式(D.I.G),通过与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加快布局进口商品直销网点,在商业核心区优先布局进口商品零售中心店,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布局一批社区店,与传统零售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四)加快跨境龙头企业培育。
1.大力培育本土企业。一是着力培育骨干经营主体。鼓励我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自建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速国际市场开拓,重点支持徐工集团“产品在线+服务在端”、金驹物流“整合链条+服务产业”等营销模式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跨境转型。鼓励徐州黎明食品、大风乐器、瀚宝商贸等外贸龙头企业、品牌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跨境平台功能,加快布局海外营销网络,带动我市优质、特色产品出口。二是大力培育优质跨境电商服务商。支持我市金融和外贸代理机构、物流企业、平台服务商、海外营销商等跨境贸易机构和企业,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服务业务,为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通跨境电商产业链,助力各类跨境电商经营企业开拓新市场。
2.大力招引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企业的合作,加快“一仓四平台”建设步伐,为我市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各地要加大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平台)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入甲骨文、华为、软通动力、四海商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领军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引导各类跨境电商资源向我市集聚,带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各跨境电商集聚区要注重园区运营机构的招引和培育,依托专业运营机构开展产业链招商、差异化招商、精准化招商、个性化招商,加快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运营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迅速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的同时,拉长做深产业链。
(五)加快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开放口岸支撑。加快建设全市电子口岸,推进进出口货物管理、通关查询、视频监控、一站式申报协同、关检港查检协作等支撑系统建设,实现口岸管理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努力打造“三港两中心”(水运港、铁路港、航空港,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公铁水空联运、内外贸兼顾、区域协调互补”的立体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加快徐州货运中心铜山站货场建设,促进大宗商品和物品跨境流通。
2.完善信息技术支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优势产业创新突破、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的产业发展业态,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努力争取开通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改善互联网通信质量,提高跨境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满足云计算、大数据、跨境贸易、服务外包、金融后台、现代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
3.完善金融服务支撑。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具有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积极开发符合跨境电子商务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拓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发挥保险业避险和“护航”作用,扩大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和保险服务。
4.完善物流服务支撑。引进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扶植壮大一批本土物流、快递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构建航空、海运、铁路等多式联运物流配送快速通道。建立国内公共仓储与海外重点国家物流专线等相结合的物流体系,鼓励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主体、快递企业“走出去”,采取自建、收购、合营和租赁等方式,在海外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海外仓、体验店和展销中心,融入境外销售体系。引导各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物流智能信息、仓储网络和运营服务系统,构建跨境电商贸易多产品、多渠道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5.完善防控体系支撑。加强跨境电商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及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探索建立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的品质监督机制,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部门及区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引导跨境电商主体规范经营行为,支持鼓励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市场自制机制及惩处机制,防范和遏制走私、洗钱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行为,建立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立交易纠纷处理模式、售后服务和维权体系,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消费投诉处理的首要责任人,建立在线调节机制,逐步形成网上投诉、网上协商和解、网上调解等消费纠纷处置模式。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方式方法,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相关部门监管系统,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贸易量、商品信息、跨境收支、退税等纳入统计系统,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进出口统计体系。
(六)加快跨境监管模式创新。
1.优化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创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管理模式,积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一般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申报”通关模式,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积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认证管理、信用管理和负面清单管理。加快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单一窗口”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程无纸化通关。
2.完善质检监管政策措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检验检疫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企业和商品备案要求,对进口商品实行“集中申报、核查放行”。对通过国际快递和邮路进境的商品,统一按照快件和邮寄物相关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管理。对出境商品以检疫监管为主,一般工业制成品出口不再进行法检。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机制,加大第三方采信力度,监督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检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评定。
3.落实进出口税收扶持政策。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创新研究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税收机制。适用跨境电商退(免)税、免税政策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可依据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和相关凭证,按规定申请办理退(免)税。探索实施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无纸化管理,在简化商品归类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实行综合退税率政策。
4.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支持银行和具有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积极争取利用试点政策,便利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收支业务,扩大交易规模,支持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改进跨境支付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对通过邮路渠道直接寄送出口商品的中小经营主体,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收结汇;对通过海关集中监管、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经营主体,凭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办理货物出口收结汇业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徐州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口岸办、市金融办、徐州海关、徐州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邮政管理局及各县(市)区政府、相关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合力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强化考核评价。将跨境电商工作列入全市重点经济工作和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强化对跨境电商工作的考核激励。各单位要对试点工作实时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各单位要将落实实施意见作为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合力推动本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省外贸发展资金、市电子商务产业扶持资金和各地区财政支持产业资金要加大对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集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海外仓等扶持力度,支持跨境电商模式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等重点项目。探索建立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信用保障机制,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中小企业网上接单能力。
(四)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一批高级管理、行业领军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大型跨境电商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人才对外交流合作,引导集团人才向我市集聚。整合我市各类教育和科研机构资源,大力实施展跨境电商“百、千、万培训计划”(百企培训、千人高端应用培训、万人基础培训)。支持我市各类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为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附件:徐州市重点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计划表
徐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9日
附件下载:
视频:
相关报道:
相关文件:
相关专题:
图解:
解读:
分享到:
打印
江苏徐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市政府关于下放市级工业管理权限支持泉山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0
2021-03-03
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省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2021-01-09
省政府关于同意邳州市及所辖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12-04
省政府关于同意徐州市铜山区及所辖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10-21
省政府关于同意徐州市贾汪区及所辖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9-19
省政府关于同意新沂市及所辖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3-17
省政府关于同意睢宁县及所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
2020-01-18
省政府关于调整邳州市及所辖八路镇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9-06-29
省政府关于调整徐州市铜山区及所辖铜山街道等镇(街道、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9-03-24
省政府关于调整徐州市贾汪区及所辖汴塘镇等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2019-01-26
江苏徐州产业园区
江苏徐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江苏徐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